《七色花》导读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七色花》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魅力。同时,注重与课本的关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提升阅读素养。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认知。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童话《七色花》中主人公的善良与勇敢,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积极向上的品质。
②通过对童话故事中七色花的功能和用途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愿望”的概念,以及愿望实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道德和责任。
2.教学难点,
①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童话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个性化演绎,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素养。
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童话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生活哲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③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色花》课文教材,以便进行阅读和讨论。
2.辅助材料:准备与《七色花》相关的图片、插图,以及童话故事改编的动画视频,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彩色卡片,用于制作七色花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故事内容。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探索一个关于爱与善良的故事——《七色花》。”
2.学生们坐直身子,眼神中充满好奇和期待。
二、整体感知
1.老师将《七色花》课文发给学生,要求大家阅读并思考: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2.学生们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问题。
3.老师总结: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女孩珍妮拥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用七种颜色的花瓣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明白了真正的幸福是关爱他人。
三、分段学习
1.第一段: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提问:“珍妮的七色花有什么特殊之处?”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七色花可以满足珍妮的愿望。
3.第二段: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提问:“珍妮的第一愿望是什么?她为什么想要这个愿望?”
4.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珍妮的第一愿望是让生病的奶奶快点好起来。
5.第三段至第六段: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三段至第六段,提问:“珍妮的七色花是如何帮助她的?”
6.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
7.第七段至第九段: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七段至第九段,提问:“珍妮最后明白了什么?她为什么感到伤心?”
8.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珍妮明白了真正的幸福是关爱他人,她感到伤心是因为她用七色花换取了别人的痛苦。
四、深入探究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珍妮最后为什么会后悔?”
2.学生们积极讨论,举手回答。
3.老师总结:珍妮后悔是因为她没有珍惜七色花,没有用它来帮助他人,而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4.老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学生们回答后,老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关爱他人,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五、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如果你们拥有一朵七色花,你们会许什么愿望?”
2.学生们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愿望。
3.老师总结: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六、总结与作业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七色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的理解。
3.学生们认真听讲,点头表示明白。
七、课堂小结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七色花》,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2.学生们齐声回答:“谢谢老师!”
3.课堂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安徒生童话》: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道德教育意义。
-《格林童话》:探讨格林童话中的民间故事元素,以及它们对后世童话创作的影响。
-《皮诺曹》:介绍卡洛·科洛迪的《皮诺曹》,与《七色花》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的异同。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丑小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