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暮江吟》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通过描绘江景和诗人情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其次,结合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古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朗读、背诵,使学生准确理解诗句内容;2.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在赏析中把握作者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感受古诗文化底蕴,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暮江吟》中的意象丰富,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情感。
-体会诗歌意境: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感受诗人对江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古诗中诗人情感的抒发往往含蓄而深刻,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赏析诗歌技巧:古诗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技巧,如对关键词句的解读、意象的联想等,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赏析。
-跨越时代背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难点在于帮助他们跨越时空,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暮江吟》的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江景图片、诗人背景资料、古诗赏析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诗句、分析重点句子。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阅读角,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江景图片或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怎样的景象?”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古诗的基本知识,如诗句的结构、韵律等,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暮江吟》的背景、作者及诗句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诗句,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讲解古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句背诵和角色扮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语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诗句的情感。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中的重点诗句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背诵《暮江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6.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江景的古诗?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江南》等。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古诗中描写江景的常见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古诗。
7.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8.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望天门山》:李白
望天门山,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以上拓展的古诗,体会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诗中的江景描绘有何不同?诗人通过江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家乡江景的小诗。
-学生可以收集更多描写江景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了解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