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2地下水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6.3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4.2地下水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地下水(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2节)。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已掌握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本节课通过地下水这一主题,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到地下水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利用等知识点。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学习地下水,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地下水资源的价值,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详细列明:

-解释地下水是如何在土壤和岩石中形成的。

-讲解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强调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以及水循环在地下水形成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换过程。

-详细列明:

-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渗透等过程相互转换。

-解释为什么地下水不易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其影响来推断其存在。

-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突出核心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如井水水位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转换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球仪、多媒体投影仪、触屏互动白板、计算机

-课程平台:科学教学软件平台

-信息化资源:地下水分布图、地下水循环动画、地下水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模拟地下水的瓶子)、图片、卡片、PPT演示文稿、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的视频,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

4.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地下水,了解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和条件(5分钟)

-解释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展示地下水形成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地下水的形成与地表水的关系。

2.地下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5分钟)

-讲解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展示地下水分布图。

-分析影响地下水分布的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地形等。

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换(10分钟)

-通过动画演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换过程。

-分析蒸发、降水、地下渗透等环节在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4.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5分钟)

-讲解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下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2.练习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地下水保护实践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撰写保护地下水倡议书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下水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讲解地下水相关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师生互动环节: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总结与拓展: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2.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用时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下水保护案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实际发生的地下水污染案例,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等对地下水的污染,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地下水监测数据:获取当地或相关地区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如水质、水位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状况的实时信息。

-地下水文学:介绍地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