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您了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认识您了第二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认识新的同学,学生将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对他人个性的尊重和欣赏。此外,通过活动设计,学生将提升合作沟通能力,学会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②引导学生倾听他人介绍,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回应,如使用“你好”、“很高兴认识你”等。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紧张情绪,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示自己。
②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特点,培养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态度。
③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④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个性化的自我介绍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班级音响系统、黑板或白板。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网络平台(用于发布活动通知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图片库(用于展示不同同学的兴趣爱好)、音乐资源(用于活跃课堂气氛)。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人物卡片、自我介绍模板)、互动游戏卡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你们都认识谁?”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自我介绍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如何礼貌地打招呼、如何介绍自己的名字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如何介绍自己、如何倾听他人、如何回应他人的介绍等。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请每组选代表在全班分享。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环节,可以是角色扮演、歌曲表演等形式。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介绍的内容和形式。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我介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介绍。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准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在下节课上全班分享。
-提示学生:在准备自我介绍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表达的自然以及内容的独特性。
6.课堂延伸活动(约10分钟)
-教师组织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描述来猜测他人的名字和特点。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练习自我介绍和倾听他人的能力。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思考自己在自我介绍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写下自己的反思,为下一节课的自我介绍做好准备。
8.课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如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建议学生在家中尝试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自我介绍和倾听技巧。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主题绘本推荐:《我有一个好名字》、《小威向前冲》等,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名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
-名人自我介绍视频:收集一些名人或公众人物的自我介绍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分析他们介绍自己的特点和方法。
-社交礼仪手册:提供一本简短的社交礼仪手册,介绍基本的礼貌用语和社交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
2.拓展建议:
-家庭互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的自我介绍情景,让孩子在家练习。
-校园活动:组织班级或学校范围内的自我介绍比赛,让学生在正式的场合中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开放日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外界人士介绍自己,锻炼社交能力。
-个人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班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如才艺表演、手工制作等,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交流俱乐部:成立班级交流俱乐部,定期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思想,提高沟通技巧。
-名人访谈:邀请一位社区或学校中的公众人物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