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物的翅膀(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动物的翅膀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册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动物翅膀结构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翅膀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几种常见动物的翅膀。
②引导学生思考翅膀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理解翅膀在动物进化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翅膀的飞行原理,并能够解释翅膀形状与飞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关于动物翅膀特性的结论。
③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关于翅膀结构改进的设想,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模型(鸟类翅膀模型、昆虫翅膀模型)、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科学教学软件、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动物翅膀图片库、飞行原理动画视频、相关科学实验操作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实验操作、讨论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翅膀图片,如鸟类、昆虫、蝙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翅膀吗?翅膀对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翅膀的结构和功能。”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鸟类翅膀模型,讲解翅膀的基本结构,包括翼尖、翼根、翼膜等部分。
-学生跟随教师观察模型,并尝试描述翅膀的结构特点。
-教师播放飞行原理动画视频,解释翅膀如何帮助动物飞行。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动物翅膀的形态与飞行能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用纸折出不同形状的翅膀,观察其飞行效果,进一步理解翅膀结构对飞行的影响。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翅膀结构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分发动物翅膀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翅膀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选取几份优秀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并鼓励学生。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翅膀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翅膀特点,并思考翅膀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如书籍、网络文章等,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鸟类、昆虫、蝙蝠等动物翅膀的基本结构,如翼尖、翼根、翼膜等。
-学生理解并能够解释翅膀的飞行原理,知道翅膀形状与飞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几种常见动物的翅膀,并了解它们翅膀的特点和功能。
2.能力提升: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动物翅膀模型和图片,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能够细致地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分析能力:学生在分析不同动物翅膀的形态与飞行能力的关系时,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了实践能力。
3.思维发展:
-创新思维:学生在思考翅膀结构改进的设想时,激发了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
-环保意识:学生了解到翅膀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关注动物保护。
-尊重生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不同动物的生存权利,培养了尊重生命的情感。
-爱好科学:通过学习动物翅膀的知识,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探索科学的欲望。
5.交流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分享与交流:学生在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综合应用: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动物翅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翅膀特点。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