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21.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2.34千字
文档摘要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内容:《十五夜望月》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领略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魅力。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3.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能够识记并正确朗读古诗,了解一些基本的古诗词表现手法,如对仗、押韵等。同时,他们对中秋节的习俗和月亮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较高,喜欢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诗歌的美。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能够从文字中捕捉到情感和意境。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如喜欢观看视频讲解或聆听老师朗读;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如制作思维导图或创作诗歌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时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此外,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以及如何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诗人的情感,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对比等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纸质教材。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古诗词朗读音频、诗歌背景资料、中秋节习俗视频。

4.教学手段:教师PPT课件、黑板板书、互动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中秋节为主题,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月亮的成语和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王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十五夜望月》。

2.讲授新知(20分钟)

a.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十五夜望月》,注意节奏和押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分析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银烛秋光冷画屏”,“玉盘珍羞直万钱”等,体会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c.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中秋节的习俗,让学生理解“共此灯烛夜,共此团圆月”的意境。

d.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对仗、押韵等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e.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a.诗歌接龙:教师出示诗句开头,让学生接龙,巩固对诗句的记忆。

b.诗歌问答:教师提问关于诗歌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c.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诗人和听众,进行对话,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5.作业布置(5分钟)

a.学生回家后,再次朗读《十五夜望月》,背诵诗歌。

b.结合家庭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c.下节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创作的关于月亮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中秋节文化背景: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习俗、传说等,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以及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

b.王建生平及作品:简要介绍王建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推荐阅读王建的其他诗作,如《登鹳雀楼》、《江南逢李龟年》等。

c.古代月亮意象:探讨月亮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如团圆、孤独、思念等,结合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等的诗作进行分析。

2.拓展建议:

a.阅读拓展:

-鼓励学生阅读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描写,或阅读其他诗人关于月亮的诗歌。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王建生平和作品的书籍,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b.文化体验拓展:

-组织学生参与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如制作月饼、赏月、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邀请家长或社区文化人士来校讲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一节日。

c.创作拓展:

-鼓励学生创作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悟和情感。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中秋节主题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