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玩玻璃纸(说课稿)-二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12玩玻璃纸(说课稿)-二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
教材分析
4.12玩玻璃纸(说课稿)-二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玻璃纸的特性。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强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玻璃纸的透明性和可塑性;
②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玻璃纸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拉伸、折叠、染色等。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玻璃纸的物理性质联系起来;
②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假设和科学推理,形成对玻璃纸特性的认识;
③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玻璃纸的基本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互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玻璃纸的变化,培养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玻璃纸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和感受,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玻璃纸,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使用过玻璃纸,引导学生分享与玻璃纸相关的经验和故事。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透明物体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透明物体有哪些特性,如透光、反光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玻璃纸的透明性、可塑性等特性,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玻璃纸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包装、装饰、艺术创作等,帮助学生理解玻璃纸的实用性。
-互动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玻璃纸在拉伸、折叠、染色等操作下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玻璃纸的特性。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玻璃纸作品,如玻璃纸花、玻璃纸灯笼等,加深对玻璃纸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玻璃纸的透明性和可塑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玻璃纸的应用,培养科学素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透明物体的其他特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纸制品,了解其用途和制作方法。
-完成课后思考题,思考玻璃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详细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展示玻璃纸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使用过玻璃纸。
-引导学生分享与玻璃纸相关的经验和故事。
2.新课呈现(20分钟)
-讲解玻璃纸的透明性和可塑性。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玻璃纸的特性。
-展示玻璃纸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包装、装饰、艺术创作等。
3.互动探究(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玻璃纸在拉伸、折叠、染色等操作下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玻璃纸的特性。
4.巩固练习(20分钟)
-制作简单的玻璃纸作品,如玻璃纸花、玻璃纸灯笼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玻璃纸的透明性和可塑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玻璃纸的应用。
6.作业布置(5分钟)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透明物体的其他特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纸制品,了解其用途和制作方法。
-完成课后思考题,思考玻璃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1.导入(5分钟)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玻璃纸特性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享制作玻璃纸作品的体验。
2.新课呈现(20分钟)
-讲解玻璃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可降解、可回收等。
-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玻璃纸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3.互动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玻璃纸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玻璃纸,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巩固练习(20分钟)
-制作环保主题的玻璃纸作品,如环保标志、宣传海报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玻璃纸在环保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