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与磁》单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及灯泡的发光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表达等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电流的形成和流动方向;
②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通过电路使灯泡发光的结论。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电流的形成机制,包括电荷的移动和电流的方向;
②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配规律,以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流现象;
③能够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分析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④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电流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路原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观察灯泡发光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路连接和电流流动。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电路故障排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课后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设计电路,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奇妙的现象——电流和灯泡的发光。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我们打开开关时,灯泡会亮起来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揭开这个谜团。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电流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像水流一样,有方向和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电流的单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安培)很好,电流的大小用安培来表示。
2.电路的连接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电路的连接。电路可以连接成两种基本形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请同学们看这个电路图,这是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动。而这是并联电路,电流可以分成多条路径流动。
3.电流与灯泡
(教师)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灯泡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灯丝会发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灯泡就会发光。这就是电流使灯泡发光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
(教师)为了验证电流使灯泡发光的原理,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电源、开关、导线、灯泡、灯座等。请同学们拿出实验器材,注意安全。
2.实验步骤
(教师)首先,我们将电源、开关、导线和灯泡按照串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实验现象与分析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观察实验现象。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了,说明电流通过了电路。这是电流使灯泡发光的实验验证。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灯泡发光的原理。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思考电流的流动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2.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多个灯泡同时发光。
3.观察身边的电路,了解它们是如何连接的,并思考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六、课堂反馈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1:我学会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学生2:我明白了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的原理。
学生3: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电路连接错误,灯泡不会发光。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掌握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下课!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电路的奥秘》: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适合对电路感兴趣的学生阅读。
-《生活中的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讲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电的认识。
-《电与磁的故事》:讲述电与磁的相关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历史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设计电路图: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如手电筒电路、报警器电路等。
-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如电池、灯泡、电线等,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观察灯泡的发光现象。
-电路故障排查:模拟家庭电路故障,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尝试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
-电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