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旨在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领略小说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
2.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汤姆·索亚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道德选择。
3.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美国文学,增强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深入理解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难点:
1.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将小说中的道德冲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2.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3.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情节,建立情节之间的联系。
4.通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将小说中的道德思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思辨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图书资料
2.课程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如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子版文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视频、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美国的文学名著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汤姆·索亚历险记》?”
展示一些关于19世纪美国乡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背景和氛围。
简短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基本情节和作者马克·吐温,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创作背景。
过程:
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和成长过程。
详细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汤姆·索亚、贝姬·撒切尔、哈克贝利·费恩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小说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汤姆·索亚与贝姬·撒切尔的友情、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费恩的冒险等典型情节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成长和友谊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小说中的价值观。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如“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等。
小组内讨论该话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讨论过程、结论和建议。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案例分析等。
强调小说在成长教育、友谊价值观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小说中的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笔记或观后感,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马克·吐温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他的其他著名作品,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19世纪美国社会历史背景:提供19世纪美国的历史背景资料,包括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些背景如何体现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小镇生活与乡村文化:收集有关19世纪美国小镇生活和乡村文化的资料,如小镇的风俗习惯、乡村教育、宗教信仰等。
-人物原型研究: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原型,如汤姆·索亚是否基于某个真实人物创作,以及这个人物原型对小说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作品,以更全面地了解马克·吐温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观看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