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爱心故事会》说课稿山东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爱心故事会》说课稿山东版
设计意图
《爱心故事会》旨在通过精选的爱心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爱心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情感。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提升道德情感素养。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素养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传递的爱心和道德情感,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感悟和反思。
②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能力,通过复述、创编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
②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同理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2.故事卡片:制作故事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上的插图和文字,复述故事,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爱心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心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心故事会”。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述《爱心故事会》中的经典故事,如《小王子》、《爱心树》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述,感受故事中的爱心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探讨他们如何用爱心去帮助他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中爱心的感悟。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场景,体验爱心行为。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爱心故事会的重要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心。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爱心行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给予指导。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情感的提升:通过《爱心故事会》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展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2.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复述故事、创编情节等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流畅、准确地运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3.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4.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共同成长。
5.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学习爱心故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这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6.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时,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种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7.自我认知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不断认识自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