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我们长大了2我进步了说课稿未来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我们长大了2我进步了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制定个人目标和行动计划。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进步和喜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我进步了”的概念,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②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增强自我评价能力;
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进步需要努力和坚持。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对“进步”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②如何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内在动力,设定合理的目标;
③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进步的快乐,提高参与度;
④如何引导学生将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结合,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下册,特别是第4课“我们长大了”中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儿童成长的图片,以及图表,展示学生成长里程碑的示例。
3.教学活动:准备小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进步和目标,以及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分享,并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儿童成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进步,如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
3.引导学生认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我进步了”这一主题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我进步了”的概念,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教学重点:
①讲解“进步”的含义,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提升。
②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增强自我评价能力。
3.教学过程:
a.教师讲解“进步”的含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b.学生分享自己的进步故事,教师点评并总结。
c.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我进步了”这一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学过程:
a.教师发放小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进步。
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进步故事,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c.教师总结各组讨论成果,强调进步的重要性。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过程:
a.教师提问:“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b.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c.教师提问:“如何保持进步的动力?”
d.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a.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
b.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进步故事。
c.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d.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定个人目标?”
b.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c.教师强调设定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
a.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b.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下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个人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成长记录册:准备一本成长记录册,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包括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中的变化、兴趣爱好的发展等。这种记录册可以是纸质版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鼓励学生定期回顾和更新。
-成长故事集:收集一些同龄人或历史人物的成长故事,特别是那些在困难中不断进步的故事,作为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材料。
-成长图片库:收集一些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图片,如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获奖证书等,用于展示和讨论。
2.拓展建议:
-家庭成长日记:鼓励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