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将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作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故事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培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提炼故事素材。
2.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化的句式,使故事生动有趣。
难点:
1.将抽象的情感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
2.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避免平淡无奇。
解决办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
2.结合范文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丰富故事内容。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练习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的构建。
4.定期进行作文点评,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班级博客、在线作文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音频、视频素材,相关教育软件。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写作辅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为什么?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故事能带给我们快乐、启发和思考。
3.老师引入课题:《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笔尖流出自己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故事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2.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
3.老师展示范文,分析范文中的故事要素,引导学生学习。
4.学生阅读范文,思考如何运用故事要素创作自己的故事。
三、写作指导
1.老师讲解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提炼故事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指导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写作素材。
2.老师讲解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化的句式,使故事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句式,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3.老师讲解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文字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使情感更加具体。
4.老师讲解如何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避免平淡无奇。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安排,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指导学生运用悬念、转折等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小组合作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共同创作一个故事。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确定故事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3.学生分工合作,分别完成故事的不同部分。
4.小组内互相交流、修改,完善故事。
五、展示与评价
1.老师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2.学生评价故事,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
3.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总结与拓展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写作的重要性。
2.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的一个难忘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课堂小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笔尖流出自己的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安徒生童话》: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学生可以学习到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的情节设计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中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习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创作手法。
-《童年》:高尔基的《童年》以自传体形式讲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到如何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有感染力的故事。
2.拓展建议:
-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尝试模仿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收集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尝试将这些素材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资料,创作历史故事或传记故事。
-观看纪录片或电影,学习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然后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