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6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浪费行为的法律后果和社会责任。
2.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理念。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浪费。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浪费资源的危害性,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列举常见的浪费现象,并思考如何避免浪费。
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节约资源的具体方法,如合理规划消费、回收再利用等。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浪费行为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②引导学生将节约资源的理念内化为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节约资源的创新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④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例,生动地讲解浪费现象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浪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想法。
3.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浪费案例,让学生学会从案例中提炼节约资源的方法。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浪费和节约的不同后果,加深对节约意识的理解。
5.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设置游戏环节,如“节约资源接力赛”,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节约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浪费食物、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浪费现象我们是否见过?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介绍浪费资源的概念及其危害,结合实例分析浪费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讲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强调节约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3)介绍节约资源的方法,如合理规划消费、回收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等。
(4)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约资源举措,拓宽学生的视野。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身边常见的浪费现象,并思考如何避免浪费。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浪费和节约的场景,体会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3)实践操作: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环保标志、设计节约标语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节约理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1)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家庭和学校中实施节约资源措施。
(2)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节约资源的宣传海报或小册子,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阅读材料一:《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节约资源的背景、意义和具体方法,通过讲述身边的小故事,启发读者从自身做起,践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2)阅读材料二:《世界资源现状与挑战》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全球资源的现状,分析了资源短缺的原因和挑战,以及各国在节约资源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3)阅读材料三:《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未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课后阅读拓展材料,深入了解节约资源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2)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浪费资源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与家人、朋友分享节约资源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5)撰写一篇关于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自己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