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习作:有你,真好(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8单元习作:有你,真好(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8单元习作:有你,真好。该内容要求学生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习作内容与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为本节课的习作提供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通过习作训练,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感恩他人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促进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具体包括:
-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人或事让自己感到“有你,真好”。
-组织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将所选事例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使文章结构清晰。
-表达情感: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将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真挚动人。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情感表达的真挚性: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捕捉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内心感受,并通过具体事例体现出来。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在写作时可能过于平淡,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需要教师教授他们运用修辞手法和多样化的句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结构安排的合理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组织材料,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情景,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加深对“有你,真好”主题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情感,丰富教学内容。
4.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观点,共同完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友情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广告中哪些情节让自己感到温暖或感动。
2.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让你感到“有你,真好”?(用时1分钟)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教师简要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你,真好。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用时1分钟)
2.讲解写作技巧:
a.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温暖或感动的瞬间,并举例说明。(用时3分钟)
b.组织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将所选事例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使文章结构清晰。(用时3分钟)
c.表达情感: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将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真挚动人。(用时3分钟)
3.举例分析优秀习作片段,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的运用。(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篇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用时10分钟)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点评并给予修改建议。(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使自己的习作更具感染力?(用时1分钟)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写作技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加深对“有你,真好”主题的理解。(用时2分钟)
2.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感激之情。(用时3分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用时2分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用时3分钟)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用时5分钟)
教学创新点:
1.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情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感恩的心》:推荐阅读一篇关于感恩主题的文章,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意义。
-《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