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数学广角——搭配(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数学广角——搭配(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数学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搭配问题,学生能够学会有序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将发展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组合和排列知识,对“搭配”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但可能对更复杂的搭配问题处理不够熟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他们在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偏好直观操作,有的则更擅长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有序地思考和记录搭配的结果,以及如何处理更多变量的搭配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搭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特别是《数学广角——搭配(二)》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搭配概念。
3.实验器材:准备彩色卡片、绳子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以增强搭配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小组活动和操作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色彩鲜艳的衣物,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如何搭配这些衣物吗?”
2.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的规律,并简要回顾搭配的基本概念。
3.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经验,激发学生对搭配问题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搭配的概念:介绍搭配的基本概念,强调有序思考和记录搭配结果的重要性。
2.示例演示:展示一个简单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面对一个搭配问题,要求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4.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搭配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延伸:提出一个包含更多变量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实践操作:发放彩色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
2.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搭配任务,评选出最佳搭配小组。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互动游戏:组织一个与搭配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搭配问题上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搭配方式。
2.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搭配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搭配的概念(5分钟)
-示例演示(5分钟)
-分组讨论(5分钟)
-小组汇报(5分钟)
-拓展延伸(5分钟)
3.巩固练习(1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搭配(二)的概念,包括有序思考和记录搭配结果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简单的搭配问题,并能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