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故事新编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习作:故事新编》。本课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将熟悉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出新的故事情节。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四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童话故事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新编的创作。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具有较强的兴趣。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童话故事阅读经验,对故事的基本结构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但想象力仍有待进一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进一步激发。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基础:学生对童话故事的认知较为丰富,但缺乏对故事改编的技巧和方法的认识。
2.能力水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但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模仿原有故事,缺乏创新。
3.素质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1.教学内容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故事新编。
2.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故事新编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改编经典童话,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利用多媒体展示经典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结构和角色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改编自经典童话的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新编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有没有自己改编过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回顾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故事新编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原有故事的主题,合理改编情节,创新角色行为等。
-举例说明:以《灰姑娘》为例,分析原故事与改编故事的异同,让学生体会改编的技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组选择一个熟悉的童话故事,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改编。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新编,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
-教师指导:巡视各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故事改编的顺利进行。
4.展示与评价(约15分钟)
-各组展示改编后的故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点评:对各组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故事新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改编故事。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故事新编的原则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布置作业时,注意作业的难度和数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提升:通过故事新编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熟悉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改编故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通过对经典童话的改编,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5.写作技巧掌握:学生在改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设置悬念、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等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6.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通过自主选择故事、改编和创作,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在故事新编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