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海的女儿》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8《海的女儿》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选自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童话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海的女儿为了爱情勇敢追求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基础,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海的女儿》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海的女儿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复述故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文。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童话故事,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童话故事普遍感兴趣,喜欢丰富的想象力和离奇的情节。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和合作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小组讨论和互动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海的女儿》是一篇较为复杂的童话故事,学生可能在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主题上遇到困难。此外,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创造性续编故事时,可能会遇到词汇量不足、思维局限等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彩色卡片。
2.课程平台: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师用书。
3.信息化资源:童话故事相关图片、音频材料、网络故事资料库。
4.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故事续编、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海洋世界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哪些童话故事?请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及其原因。”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海的女儿》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如海的女儿与王子相遇、化成泡沫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和故事主题。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海的女儿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发放彩色卡片,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制作人物卡片,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的女儿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品质。
-学生分享: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续编《海的女儿》的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新的结局。
-教师提醒:鼓励学生在续编过程中,注意保持故事的原有风格,并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文学知识。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过程结束。
知识点梳理
《海的女儿》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童话故事,以下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
1.故事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人物形象:
-海的女儿:勇敢、善良、纯洁,追求爱情,勇于牺牲。
-王子:英俊、勇敢、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
-老巫婆:邪恶、狡猾,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3.情节概述:
-海的女儿爱上王子,为了与王子在一起,她放弃了自己的声音,用魔法换取了双腿。
-王子与海的女儿结婚,但在婚礼上,海的女儿无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