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手机拍照记成长说课稿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手机拍照记成长”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手机拍照的基本技巧,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课程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手机基本操作,然后详细介绍拍照功能的使用方法,包括对焦、曝光、构图等技巧。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拍摄自己的成长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展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自豪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手机拍照技巧,学生将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增强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在拍摄过程中,发展观察力、分析力和审美力,培养计算思维;同时,通过创作个性化的成长照片,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手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解锁、应用启动等,对摄影有一定的兴趣和初步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新鲜事物的探索上,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新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对信息技术敏感,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在风格上,学生倾向于互动式学习,喜欢小组合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拍照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如对焦、曝光调整等,以及如何运用构图原则拍摄出有创意的照片。此外,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分享自己的作品时可能会感到紧张或缺乏自信。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4册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手机拍照技巧的PPT演示文稿,包含相关图片、图表示例。
3.实验器材:为每组学生准备一部手机,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功能正常。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多个操作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拍照实践,同时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作品分享。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包含手机拍照基本技巧的PPT和预习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如“如何使用手机对焦拍摄清晰的图片?”“如何调整曝光使照片更美观?”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学习手机拍照的基本技巧。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方便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拍照的前后对比照片,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对焦、曝光和构图等拍照技巧。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手机拍照实践,互相评价和改进。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将所学技巧应用到实际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实践,尝试不同的拍照技巧。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主动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拍照技巧,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组体现成长主题的照片,并附上技巧说明。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摄影网站和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技巧,拍摄并说明自己的照片。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摄影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所学所获。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提升实践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手机拍照的基本技巧,包括对焦、曝光调整和构图原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技巧,拍摄出质量较高的照片。
2.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高了对手机拍照功能的熟练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创新意识: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发挥创意,将个人特色融入照片中。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拍摄,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4.团队合作: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提高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