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红薯(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挖红薯(说课稿)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数学课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挖红薯”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其数学建模意识。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如何挖出更多红薯”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空间观念:通过观察红薯的形状和分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其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法等基本数学概念。在“挖红薯”这一活动中,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关于数量、大小、形状等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缺乏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实际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直观操作上,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对于需要抽象思维的活动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辅助。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进行“挖红薯”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将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如何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如何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更多”和“最少”等概念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便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挖红薯”活动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描述红薯生长过程的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验器材:准备红薯若干,挖掘工具(如小铲子),确保学生能够亲手体验挖红薯的过程。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好挖掘工具和红薯,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它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活动——挖红薯。你们知道红薯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亲手挖过红薯呢?
(2)学生:红薯是一种植物,可以种植在地里。我挖过红薯,它长在地下的土里。
(3)教师:很好,红薯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它的生长过程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挖红薯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呢?
二、新课探究
1.问题提出
(1)教师:同学们,在挖红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2)学生:比如,有多少个红薯?它们的大小一样吗?怎么才能挖出更多的红薯?
(3)教师:这些问题都很有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
2.小组讨论
(1)教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认为在挖红薯的过程中,哪些数学概念可能会用到?
(2)学生:我们可以用到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3)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数学概念来解决挖红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3.活动一:数红薯
(1)教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篮子里有多少个红薯?
(2)学生:一个、两个、三个……七个红薯。
(3)教师:同学们数得很认真,那么,你们知道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个结果吗?
(4)学生:我们可以用数字7表示,也可以说篮子里有7个红薯。
(5)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数学中的数数,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4.活动二:比较红薯大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红薯的大小一样吗?
(2)学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3)教师: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红薯的大小呢?
(4)学生:我们可以用“大于”、“小于”等词语来表示。
(5)教师:很好,这就是数学中的比较大小,通过比较来判断两个物体的差异。
5.活动三:计算红薯个数
(1)教师:同学们,假设我们在地里发现了10个红薯,已经挖了3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红薯?
(2)学生:10减去3等于7,还剩下7个红薯。
(3)教师:很好,这就是数学中的加减法,通过计算来得出结果。
6.小组合作
(1)教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a.计算篮子里红薯的总数;
b.比较红薯的大小,并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红薯;
c.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方案,尽可能多地挖出红薯。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