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4课 巧用悬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粤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6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85千字
文档摘要

第4课巧用悬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粤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4课巧用悬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粤教版)

设计思路

本课为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巧用悬索》的同步精品课堂。设计思路围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为核心,结合粤教版教材,以“悬索结构的特点”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悬索,观察悬索的特点,分析悬索的原理,最终得出悬索在生活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悬索结构,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悬索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②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搭建悬索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悬索的形状和长度。

2.教学难点,

①分析悬索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变化,理解悬索的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悬索问题,如桥梁设计中的悬索结构。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教学模型(悬索结构模型)、剪刀、绳子、胶带、计时器

-课程平台:学校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信息化资源:悬索结构原理视频、相关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实验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悬索结构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悬索结构如何保持稳定?”、“悬索的形状对其承载能力有何影响?”等。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悬索结构的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悬索桥的照片或视频,引出悬索结构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稳定性以及设计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搭建悬索结构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悬索结构的特点。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搭建悬索结构的实验,体验悬索结构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悬索结构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悬索结构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设计简单悬索结构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悬索结构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桥梁设计书籍、科学杂志等。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悬索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受力特点、稳定性以及设计原理。他们能够识别悬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帐篷等。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独立搭建悬索结构,并调整其形状和长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观察悬索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悬索结构的受力情况,理解悬索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日后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3.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搭建悬索结构的实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