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用除法计算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规律重复出现的动画视频,如一串按红、黄、蓝顺序依次闪烁的彩灯。
2.提问:同学们,刚才的视频好看吗?你们发现画面中的彩灯闪烁有什么特点吗?
3.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引出课题简单的周期。
(二)观察场景,感知规律
1.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如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场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盆花的排列,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盆花是按一盆蓝花、一盆黄花这样依次重复排列的。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彩灯和彩旗的排列顺序,让学生发现彩灯是按一盏红灯、一盏紫灯、一盏绿灯依次重复排列,彩旗是按两面红旗、两面黄旗、两面绿旗依次重复排列。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规律。
-每个小组围绕一种物体的排列规律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以盆花排列为例,深入探究规律。
-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并适时给予指导。
2.展示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
-画图法
-学生可能会用图形表示盆花的排列,如用△表示蓝花,□表示黄花,画出15个图形来判断第15盆花的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画图过程,肯定这种直观的方法。
-列举法
-学生可能会依次列举出每盆花的颜色:蓝、黄、蓝、黄、蓝、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列举的结果,发现规律,数到第15个确定花的颜色。
-计算法
-引导学生思考:盆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每2盆为一组重复出现,那么15盆花里有几组这样的重复呢?还余几盆?
-学生尝试用除法计算:15÷2=7(组)......1(盆)。
-教师结合算式讲解:这里的2表示每组有2盆花,7表示有7组这样完整的组,余数1表示第8组的第1盆花,按照排列顺序,这盆花是蓝色的。
3.比较三种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发现:画图法和列举法比较直观,但当数量较大时比较麻烦;计算法更简便,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强调:在解决这类有规律的周期问题时,计算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用计算法确定第21颗、第23颗珠子的颜色。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出每小题的结果。
-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如何根据余数判断彩灯的颜色和彩旗的面数。
2.提高练习
-出示题目:国庆节期间,公园门口摆放了一排花盆,按照3盆红花、2盆黄花、1盆紫花的顺序排列,第86盆花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出示题目:有一列数:2、3、5、2、3、5、2、3、5......第26个数是几?这26个数的和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找出这列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