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助人,我快乐
课前小游戏:《情绪传递》
游戏规则: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坐下。老师从一位同学开始,小声告诉他/她一种情绪(如高兴、愤怒、悲伤等),这位同学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这种情绪,然后传给下一位同学。依次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位同学要猜测最初的情绪是什么,并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这种情绪的。
这个游戏旨在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情绪,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为接下来的心理健康课程做好准备。
情境导入
第一部分:情境阅读材料
在五年级(1)班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同学。有一天,小明发现他的好朋友小华看起来心情非常低落。原来,小华因为数学考试成绩不佳而感到很沮丧。小明决定帮助小华,不仅陪他复习了当天的学习内容,还鼓励他不要放弃,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几天后,当小华再次参加数学测试时,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次经历让小明深刻体会到,帮助别人不仅能让自己感到快乐,也能使被帮助的人重新找回自信。
第二部分:提出两个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你认为小明为什么选择去帮助小华?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是小华,在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寻求帮助?如果有人主动提供帮助,你会接受吗?
第三部分:对材料和问题进行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时,不仅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喜悦。同时,学会适时地向他人求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克服挑战。
课堂活动
活动一:我的“超级英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超级英雄”,通过小小的善举带来巨大的影响。
准备材料:彩笔、A4纸若干。
过程:
让每个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并写下这位英雄所做的一件好事。
分享环节: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该行为如何改变了某个人或群体的生活。
小组讨论: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展开探讨。
对话示例:
老师:“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超级英雄呢?”
学生甲:“这是我画的超人,他用超能力帮助了一个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回家的路。”
老师:“这真是太棒了!那么在生活中,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模仿这位超人的行为呢?”
总结:强调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行为也有可能给别人带去温暖与希望,每个人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活动二:角色扮演——困境救援队
目的: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互助情景,加深学生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理解及其重要性。
准备材料:剧本卡(包含多种常见问题情境)、简单道具。
剧情设定:假设班级中有一名同学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与体育课上的跑步比赛,其他同学将如何帮助他/她不感到被排除在外。
角色分配:选出一名扮演受伤的同学,其余同学分为两组,一组负责策划解决方案,另一组则扮演旁观者或其他参与者。
表演及反馈:每组轮流上台表演他们的方案,之后由观众评价哪种方式最能体现团队精神与关怀之心。
对话示例:
角色A:“我觉得我们可以让他担任比赛的计时员,这样他就不会觉得孤单了。”
角色B:“或者我们可以在终点线等着他,给他加油鼓劲!”
总结:通过集体智慧寻找最佳解决办法,展现团结合作的魅力所在。
活动三:制作感谢卡片
目的:鼓励学生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正面情感交流。
准备材料:彩色卡片纸、装饰用品(如贴纸、亮片等)。
指导步骤:
引导学生回忆最近一段时间内曾经得到过哪些来自家人、老师或是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制作个性化感谢卡,写上想说的话。
交换卡片,分享感受。
互动对话:
老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手中的卡片送给想要感谢的人吧。”
学生乙:“谢谢你帮我复习功课,让我更加自信了!”
同学丙:“我也很开心能帮到你,我们一起努力!”
总结:培养感恩心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网,让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美好温馨。
课堂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价值所在,特别是助人这一方面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实践这些原则:
主动关心身边人的需求,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可能带来很大改变。
当发现自己处于困境时,勇敢地向他人求助。
保持乐观态度,用实际行动证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超级英雄”。
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以便有能力给予更多支持。
珍惜与他人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共同维护这份珍贵的情谊。
课外活动
设计一次社区服务项目,比如清理公共绿地垃圾、探访敬老院等,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对助人为乐精神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