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5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不用()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人(),()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
这段话作者是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的。(1分)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绿毯绿色渲染)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在这境界里,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
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描写绿色的景物。)
9、一碧千里的意思是: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句析)
10、《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句总结全文。(参)
1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12、在这段话中,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写法,在写草原的“天底下”时,从(小丘,羊群,平地)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写出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大牛。表达了作者惊叹、愉快、舒服的心情。
1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赞叹)柔美(柔和)奇丽(绚丽)
15、读读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边的绿毯”指的是(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的(羊群),
“中国画”指的是(草原),这样写,让人感觉到(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让人赏心悦目。)。
16、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绿草如茵)和(青山绿水)。
17、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草原的无限乐趣。
18、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句析)
羊群本来是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而在老舍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19、这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5页)
20、“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指的是草原上的天空、平地、小丘、羊群构成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色。
《白杨》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
2、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3.这段话中写了(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泥石流、台风)。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高大挺秀)(2)(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或
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zhǒng)
2、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络绎不绝
3、“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