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14.6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2.33千字
文档摘要

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玩、很、当、音、讲、行、许”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不同人数玩耍的快乐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独处和与他人相处时的快乐,懂得快乐可以从游戏和学习等多方面获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快乐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到快乐的真正含义,理解独处与群处的快乐差异。

(2)如何有效利用“动词+名词”形式的词语教学,帮助学生快速记住并理解生字词,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模拟法、互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你们做了什么有趣的活动呢?有几个人一起参与的?你认为这样的课间时间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生:有的说玩跳绳,有的说踢毽子,还有的说听广播。)

师:看来大家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怎么都快乐》(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题目。(生齐读:怎么都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怎样才快乐?怎么能都快乐?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例如:“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始阅读并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后,同桌互相帮助检查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确保大家都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指名读,并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开火车读生字,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教师随机抽取部分生词卡片让学生组成句子来运用这些词语,加深印象。

(2)写字练习

出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七个生字:“玩、很、当、音、讲、行、许”,请同学分别领读。

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边写边讲解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及其特点。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及书写规范性。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谁能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总结当天所学内容)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新字,知道了如何通过朗读发现文本中的乐趣。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不同情况下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详情

复习导入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形式认读生字。

组织一次简单的听写练习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请学生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着大声朗读出来,并分享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鼓励每个孩子展示自我)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它描述了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情景,让我想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的快乐时光。

数段与同伴合作读

教师再次范读整篇课文,请同学们轻声跟读感受语调变化。

提问:请问这篇课文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大家可以数一数然后用手势表示答案。(四段,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两个人分角色朗读课文,看看谁能把对方逗笑。(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理解具体段落含义

分小组讨论:“比较一下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许多人在一起玩耍时各有什么不同的快乐感觉?”

第一组汇报: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安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画画、看书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组补充:两个人的话就可以一起下棋聊天,增加互动的乐趣。(强调互动的重要性)

第三组接着说:三个朋友则更适合玩集体游戏,比如跳绳接力比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最后一组总结:人越多越能创造更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或者大型团队运动。(强化团队活动的魅力)

实践体验

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丢手绢”的经典游戏,在欢声笑语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欢乐氛围。

游戏结束后提问:刚才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起玩游戏特别带劲儿?(生纷纷分享自己的看法)

生:大家一起玩游戏特别热闹,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而且会更加团结一致。

生:我觉得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任务的感觉特别好。

练习表演读

根据文中描述的不同人数参与下的娱乐方式,邀请几位同学上前模拟对话情景,其他同学在一旁担任旁白介绍各个场景转换。

(生: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同学扮演喜欢安静的小明,另一个同学扮演爱动的强强,再来一个同学扮演组织者小华。)

具体对话示例:

小明:我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画画。(表现安静的状态)

强强:我觉得两个人更好玩,我们可以一起去踢足球!(表达热情的态度)

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