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
xx小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第下册课堂导学案
教学时间
课题
5.鲁滨逊漂流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教师
xx
辅助备课教师
xx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2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并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学习,对梗概有一定的认识。
导学流程
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三、展示交流,点拨总结
(一)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畏惧、凄凉、寂寞、宴会、倒霉、书籍、聊以自慰、缺乏、栅栏、控制、贷方、剔除、袭击、倾覆、稍稍
(2)词语解释。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二)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1.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的语句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2.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3.小组交流: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板书)
四、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使之合适。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总结
1.浏览精彩片段,快速默读,详细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并汇总。
遇到困难:1.生存:陷入荒岛,与世隔绝
2.生活:缺乏必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3.生命意义: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解决办法:1.用刻痕记录时间,进行记录。
2.节约现有的工具和用品、靠自身智慧来创造工具。
3.分析目前处境,排列自己的幸与不幸。
心态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4)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3.除了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四、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1.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或生活中,最近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能够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吗?并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作业设计
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并写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