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广东省信宜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含答案).pdf
文件大小:549.9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01万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信宜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考号、学校、班级、

姓名、座位号等。

2.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河南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了一条上宽下窄的城内沟渠,沟渠底铺的陶水管道节节套

扣,且城内高于城外,沟渠排向城外壕沟。这表明,当时()

A.水利灌溉发达B.排水技术先进

C.城市管理完善D.城市规划先进

2.《管子地图》(管子是春秋时期人)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

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诸侯争霸D.生产力发展

3.题3图的历史时间轴是根据著名史学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有关中华文化圈的断代

制作而成。在“中国的中国”时期,统治者为有效统治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广州淘金坑秦墓、华侨新村秦墓等秦朝墓中,发掘有众多秦式铜

鏊、蒜头壶、陶、半两钱等遗物,这是以往岭南墓葬中没有的。由此可见,秦朝()

A.促进了经济发展B.统一了墓葬形式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文明扩展

5.甘肃敦煌郡悬泉置简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当地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未经许

可将一匹产后母马借出私用,导致刚出生的小马死亡。之后监察部门巡视问责,这名官员

与借马者全部被免职。与这则故事强调了汉代()

A.盐铁专卖制的推行B.严格的刺史制度

C.承袭秦朝郡县制D.“推恩令”的实施

6.“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

大饥懂、大瘟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恢复和稳定了社会局势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徙,在关中地区出现了许

多以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或以国命名的村邑,如康井村、狄村、车村、江尹村等。这些村邑名

称的出现反映了()

A.分而治之的特征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游牧区域的扩大D.民族交融的加强

8.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从史料来源角度而言,对研究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可信度最高的是()

A.电视剧《三国演义》B.纪录片《中国通史--西晋统一》

C.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陶俑D.历史学家的著作《魏晋南北朝史》

9.中国南北方曾长期处于阻隔的状态,南北对立、中央与地方的对立都十分严重;江南旧

陈的强宗大族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他们与隋中央之间始终存在着比较尖

锐的矛盾。隋朝统治者为此()

A.实行推恩令B.创设科举制C.开通大运河D.建立行省制

10.读题10图,导致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