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主要内容包括: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应用以及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大气压的基本知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责任感;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素养,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跨学科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进入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阶段后,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学生可能会面临以下情况:
1.知识基础:学生对力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基础物理概念已有一定的理解,但对大气压这一新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现象来建立认知。
2.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但可能缺乏独立设计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习惯于依赖直观感觉而非科学推理。
3.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来锻炼。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实验缺乏足够的兴趣,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学习影响:由于大气压这一章节涉及到的实验和现象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身边的现象中寻找物理原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大气压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用于演示大气压现象的实验器材,如吸盘、气球、水等,确保实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与大气压相关的视频或动画,引发学生对大气压的兴趣。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引导学生举例,如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东西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2.讲授新知(20分钟)
-大气压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如大气压瓶实验)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定义和特性。
-大气压的测量:讲解托里拆利实验,介绍大气压的单位帕斯卡,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大气压值。
-大气压的应用:
-实际应用1:讲解飞机升空的原理,结合大气压的变化解释飞机的升力。
-实际应用2:介绍潜水员在水下如何呼吸,分析大气压在潜水装备中的作用。
-生活中的应用:列举与大气压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胎打气、茶壶倒水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与大气压相关的现象,如高压锅、吸盘等,分析其工作原理。
-个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压的概念、测量、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与大气压相关的实例,并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大气压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压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他们能够理解大气压的产生原因、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飞机升空、潜水员呼吸、自行车轮胎打气等。
2.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实验中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大气压的理解。他们学会了使用实验器材,如吸盘、气球、水等,进行大气压现象的演示和观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科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