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核心素养驱动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核心素养驱动说课稿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技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使其能够理解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主要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我国在2023-2024学年期间的科技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科技文化成就背后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2.历史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科技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3.知识运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其历史解释能力。
4.学科素养:通过探究科技文化成就,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然而,在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科技文化成就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方面,仍需加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但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个别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科技文化成就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科技成就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重点科技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影响及意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科技成就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科技文化成就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科技文化成就的图片、视频,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利用历史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方式探索科技成就的细节,提高学习效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科技文化成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近年来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文化成就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我国科技文化成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科技文化成就的魅力和特点。
-简短介绍科技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科技文化成就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科技文化成就的定义,包括其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就。
-详细介绍科技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文化成就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科技文化成就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文化成就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科技文化成就案例进行分析,如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科技文化成就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科技文化成就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文化成就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科技文化成就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科技文化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