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望岳》说课稿1 北师大版.docx
文件大小:21.9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15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比较探究《望岳》说课稿1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比较探究”之《望岳》,主要围绕杜甫的这首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抱负与情感。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已学的古诗词知识紧密相连,通过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教材内容涵盖《望岳》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望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感受其豪情壮志,提升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同时,通过比较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语言和结构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望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分析诗人杜甫对泰山景象的描绘以及由此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理想。

②掌握《望岳》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夸张、对比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解析杜甫诗歌中的“天人对话”理念,理解诗人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哲学思考能力。

②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望岳》与其他山水诗的差异,探究诗歌的个性化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③在理解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讲解《望岳》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比较法:通过对比《望岳》与其他山水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个性化和艺术特色。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运用电子文档或网络平台,提供诗歌全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3.设计互动环节,如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泰山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泰山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出《望岳》这首诗。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首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3.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重点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以及诗人通过描绘泰山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4.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展示诗人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杜甫为什么要写这首《望岳》?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望岳》中的“天人对话”理念,以及诗人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4.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诗歌背诵:让学生集体背诵《望岳》,巩固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2.诗歌填空:教师提供部分诗句,让学生填充完整,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望岳》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总结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诗歌背景、结构、主题和修辞手法。

3.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巩固练习:通过背诵、填空、创作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5.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点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创作诗歌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创新点**:

1.结合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