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4BodyLanguageReadingandThink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Unit4BodyLanguageReadingandThink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围绕“BodyLanguage”这一主题展开阅读和思考。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将通过阅读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提升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但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已经较为扎实,但对于文化差异和肢体语言的了解相对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强,但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理解复杂句型和深层含义时。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的问题。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可能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提高阅读策略。其次,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学生在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跨文化意识。此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肢体语言的普遍规则和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体验肢体语言的多样性。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4.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和观察,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用PPT展示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肢体语言图片,如挥手、点头、拥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肢体语言的了解和观察,教师总结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
二、新课导入(15分钟)
1.教师引入课文标题《BodyLanguage》,简要介绍文章主题。
2.学生阅读课文标题,提出自己对文章可能内容的猜测。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总结段落大意。
4.学生朗读第一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三、课文阅读与理解(3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提出问题:“这段主要讨论了什么?”
-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段落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三段,讨论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
-学生阅读并总结段落内容,教师强调文化差异对肢体语言的影响。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五段,探讨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段落内容。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六段,分析肢体语言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
-学生总结段落内容,教师强调肢体语言在商务场合的重要性。
四、课文总结与拓展(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文章的主旨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肢体语言的看法,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
3.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肢体语言,了解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并制作成海报展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篇关于肢体语言的英语文章,总结文章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肢体语言的短文。
六、课后延伸(10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观察身边的肢体语言,记录下不同情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