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探讨地球的珍贵性及其保护的紧迫性。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美丽与脆弱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地球作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其美丽与珍贵,并意识到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及人类活动的不当,地球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日常行为保护地球,比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地球的特点,如美丽壮观、渺小、资源有限等。
(2)体会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说明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2)通过阅读与分析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要求深入研读课文。
(3)认识到地球的唯一性和脆弱性,培养珍惜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包括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有关地球资源的数据图表、环保主题的视频材料。
(2)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打印副本,供学生阅读和标记。
(3)环保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诗歌《地球累了》节选。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出示图片,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出示课件1】,引导学生观察并与同桌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生:哇,这个地球好美丽啊!但看起来好像很脆弱。)
教师顺势引出新课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并板书题目。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地球是怎样的?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中关于地球的各种描述,并表达个人感受。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核心内容。
齐诵诗歌,深化认识展示《地球累了》(节选):【出示课件4】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后,教师提问感受。(生:我感到很悲伤,地球似乎不堪重负。)
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让人感到忧虑。同样地,宇航员也有感而发,“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种情感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重点之一。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听老师范读,标记重点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那些引起共鸣的文字或句子。(生拿起笔,在相应地方做出标注。)
分组讨论,分享发现鼓励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全文,并记录下关于地球特性的关键信息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式和修辞手法。小组内部讨论各自的理解与感悟。代表发言人汇报小组意见,例如:生1:文中提到地球美丽且亲切,但是资源却十分有限。生2:使用了比喻将地球比作母亲,非常生动形象。
班级大讨论,提炼要点在全班范围内汇总各组的观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更广泛的交流:地球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源状况如何?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果地球上发生灾难性变化,人们将何去何从?
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整理归纳,形成概念图解,如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资源稀缺—生态问题—别无他处等。
强调本文的核心信息在于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性。
阶段回顾,小结成果大家已经认识到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它首先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地球形象,接着指出自然资源并非无限,然后分析了由于不合理利用自然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最后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则未来可能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空间。
三、深挖文本,加深理解
概述文章,掌握主旨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和个人见解,同学们尝试概括课文的核心思想。当有学生提出合理答案时,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讲解概括文章的方法技巧。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段落划分、关键字提取等方式进行。(学生根据方法再次练习总结。)
互评朗诵,提高语言技能同学们轮流在同桌面前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接受对方反馈。挑选几位愿意上台展示的同学,面向全班演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后给出评价建议。(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四、聚焦细节,深入解析
探究“美丽的地球”学生集体重温宇航员眼中看到的那颗闪耀着光芒、充满生机活力的蓝色星球。具体朗读相关段落:“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探讨为何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并向学生们介绍有关温室效应及臭氧层被破坏的知识背景。(比如:如果没有足够的臭氧层阻挡紫外线照射,植物生长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全球气温升高也会增加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
解读“渺小的地球”利用对比手法向大家说明虽然在整个银河系中地球只占据了一个非常小的位置,但它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