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意义。设计思路如下:
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以时间线索为主线,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3.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事变背后的历史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危机的根源。
4.强调民族英雄张学良、杨虎城在事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5.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史料、推理判断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塑造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对国家、民族的影响,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统编版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但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及深层意义可能尚不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但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仍需培养。
在素质方面,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国家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较为表面。行为习惯上,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但学习自律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课本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复杂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历史纪录片片段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历史图片
-教学PPT
-在线历史资料库
-历史人物传记
-课堂讨论引导问题清单
-学生作业反馈表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我们将回顾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机的重要节点。现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思考一下日本在20世纪初对中国的侵略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2.对,九一八事变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谁能告诉我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二)讲述九一八事变
1.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此为由,全面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翻到第XX页,我们一起来阅读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事变的过程是怎样的?(3)事变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现在,请大家依次回答这些问题。很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准确。
(三)讲述西安事变
1.接下来,我们来看西安事变。请大家先看这个视频(播放西安事变相关视频),观看后,你们能告诉我西安事变的经过吗?
2.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发动了这次事变。请大家再次翻开教科书,阅读关于西安事变的内容。
3.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意义?
(四)深入探究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事件背后都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各小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很好,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大家已经对这两个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
1.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通过学习这两个事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