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前言》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前言》设计思路围绕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展开,通过引入地方特色生物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结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设置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最后,通过拓展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1)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生命现象的欲望;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等。
②认识生物的分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
②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生物。
③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应用等。
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图片、分类图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以及种子、土壤等实验材料,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包括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并准备好必要的桌椅和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视频,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种类如此繁多?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生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生物的基本特征
-讲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等基本特征。
-通过实例分析,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新陈代谢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
2.生物的分类
-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如形态、生理、生态等。
-以植物为例,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稳定、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2.学生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创新教学(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2.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八、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生物进化理论:探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方法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人体生物学: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生物学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生命的奇迹》、《生物进化论》等,以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实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技术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制药等。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活动,如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建议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撰写生物学相关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