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建立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念。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实物和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自主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生物观念,认识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
4.增强学生生命观念,认识到细胞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对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一些简单的生物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然而,对于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生物学这一自然学科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植物细胞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显微镜操作不熟悉,难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二是细胞结构的描述和记忆可能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三是学生可能对细胞功能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缺乏直观认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显微镜、植物细胞切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植物样本、解剖工具。
2.课程平台:生物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教育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植物细胞结构动画、细胞分裂过程视频、相关科普网站链接。
4.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图片,如花朵、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植物是如何生长和维持生命的?”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3.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理解。
4.引入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植物细胞的结构: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讲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2.植物细胞的功能: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等功能。
3.细胞分裂: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动画,讲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4.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物观察:分发植物细胞切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分享观察心得。
3.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人体健康中作用的看法。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植物细胞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注植物细胞健康,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贡献力量。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