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8.1.1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下册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但对生物学科的理解还较为初步。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可能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观察,对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专业知识了解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在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深入思考和实践操作的经验。
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提高,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倾向于独立思考,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此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的吸收和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模型(传染病病原体模型)、图片资料(传染病流行图、预防措施图)、教学白板或黑板。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测试。
3.信息化资源:传染病预防相关的科普视频、在线互动测试题、传染病预防手册的电子版。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模拟演示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传染病预防宣传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5分钟)
-介绍传染病的定义、特点等。
-通过图片展示传染病病原体、传播途径等。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分钟)
-讲解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传播途径。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分钟)
-强调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隔离措施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讲解免疫接种、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预防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课堂练习:完成传染病预防知识小测验。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传染病有哪些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3.提问:如何预防传染病?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措施的实施。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身边有人患有传染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正确的应对方法。
3.教师提问:传染病防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六、创新教学(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套传染病预防宣传海报,展示预防措施。
3.各组展示海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染病预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5分钟)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分钟)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创新教学(5分钟)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传染病的历史:介绍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事件,如黑死病、天花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医学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这些疾病。
-传染病的世界地图:展示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传染病防控现状。
-传染病预防手册:提供详细的传染病预防指南,包括个人卫生、环境清洁、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传染病病原体图片库:收集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病原体的形态和特点。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关于传染病历史的书籍或文章,了解人类与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