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0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1(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1(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物质组成知识相联系,为后续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具体包括:物质的构成(分子和原子)及其特性,分子的性质等。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质量和体积。

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2.分子和原子在物质变化中的守恒规律。

解决办法:1.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分子和原子的性质;3.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守恒规律。突破策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对比分析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模型(分子模型、原子模型)、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分子和原子结构动画、相关科普视频、在线互动实验。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构成。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空气又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分子和原子。

2.讲授新知(20分钟)

-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质量、体积、状态等。

-介绍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如分解、组合等。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守恒规律,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分子和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提出疑问。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要求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如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等。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分子和原子的历史发展:介绍原子理论的演变过程,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分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和原子的应用:探讨分子和原子在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合成等。

-化学键的类型: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探讨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结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以及这些变化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化学的故事》、《原子与分子》等,以拓宽知识面。

-建议学生观看科普视频,如《化学原理》、《原子世界》等,通过视觉方式加深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

-推荐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如分子模型制作、化学反应实验等,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建议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如纳米材料、生物分子等,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如绿色化学、清洁能源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