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地理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文件大小:22.2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31千字
文档摘要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包括地理空间思维、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表层物质的运动规律,提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对海水运动的影响:重点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如何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例如,北半球海水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海洋表层环流的形成:强调海洋表层环流的形成机制,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并以赤道逆流和北大西洋环流为例。

-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阐述海洋热量传输和盐度分布对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中纬度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教学难点

-科里奥利力的理解:学生难以直观理解科里奥利力这种非接触力,需要通过模型演示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海洋表层环流的动态变化: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海洋表层环流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强化理解。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需要通过案例研究或小组讨论来加深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球自转、科里奥利力和海洋环流的基本原理,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案例讨论海洋与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科里奥利力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动画和地图展示海洋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2.教学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海洋表层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海洋生物迁徙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如何适应海洋环境。

2.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洋生物的迁徙路线呈现出特定的方向?这背后是否有某种自然力量在起作用?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5分钟)

-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原理,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

-引入科里奥利力的概念,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如北半球海水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2.海洋表层环流的形成(10分钟)

-讲解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的形成机制。

-以赤道逆流和北大西洋环流为例,展示海洋表层环流的形成过程。

-分析海洋表层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5分钟)

-讲解海洋热量传输和盐度分布对气候调节的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如中纬度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海洋环流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环流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洋环流模型,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洋环流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海洋环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包括其方向和作用。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表层环流的形成过程,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的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理解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中的作用。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升了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学生在制作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