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六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说课稿北师大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六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本节课以古典戏曲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2.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戏曲中提取美的元素,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戏曲的发展演变,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古典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包括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艺术特点;
②古典戏曲的代表性剧种及其主要剧目,如京剧、昆曲等,分析其艺术风格和代表性作品。
2.教学难点,
①古典戏曲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包括戏曲的象征意义、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②古典戏曲表演技巧的鉴赏,如何从唱、念、做、打等方面把握戏曲的艺术魅力;
③古典戏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其如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历史背景,系统地介绍古典戏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戏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剧种的戏曲角色,体验戏曲表演的技巧和情感。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索戏曲知识,拓宽学习渠道。
3.互动教学软件:使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戏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提出问题:“戏曲为何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戏曲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古典戏曲的起源、发展脉络、艺术特点等,重点介绍京剧、昆曲等代表性剧种。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京剧《霸王别姬》、昆曲《牡丹亭》等经典剧目,分析其艺术风格和代表性作品。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典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分享各自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简单的戏曲唱词或表演片段,展示自己对戏曲的理解。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戏曲表演技巧。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典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戏曲艺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戏曲资料,了解当地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戏曲活动,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经典戏曲电影或电视剧,加深对戏曲的理解。
-邀请戏曲艺术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
7.课后拓展(约10分钟)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戏曲的种类、流派和代表性人物。
-鼓励学生参加戏曲社团或兴趣小组,提高自己的戏曲素养。
8.评价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戏曲发展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戏曲的发展脉络。
-《中国戏曲剧种概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及其特点,包括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让学生对各种戏曲有直观的认识。
-《京剧艺术》: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京剧的艺术特点、表演技巧以及代表剧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戏曲与人生》:这本书从戏曲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素养和人生感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组织学生开展戏曲主题的演讲或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加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