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壶口瀑布》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通过对《壶口瀑布》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领略自然景观的壮丽之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课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文化认同与传承,通过学习《壶口瀑布》,使学生了解中华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壶口瀑布的自然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三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来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对基本的文学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和写作技巧。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然景观有较强的兴趣,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受自然之美。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表达方式和思维深度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直观感受,有的喜欢理性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壶口瀑布》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挖掘背后的文化意蕴。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景物描写相结合,形成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一些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来逐步掌握。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以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和标注。
2.辅助材料:准备《壶口瀑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得简洁、舒适,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分组讨论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我国的哪里?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瀑布的壮观和自然之美。
-简短介绍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壶口瀑布》文学作品阅读(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文学价值,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过程:
-讲解《壶口瀑布》的作者、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过渡句,了解文章的结构。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
3.《壶口瀑布》文本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过程: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
-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关联,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壶口瀑布》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自然景观的描写、情感表达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特点、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壶口瀑布》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特点、技巧及自己的创作实践。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壶口瀑布》的文本分析、小组讨论等。
-强调文学鉴赏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文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模仿《壶口瀑布》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