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7.19.2《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课时说课稿(新版)苏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八年级生物上册7.19.2《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萌发条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植物生长基础知识相联系,通过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概念。同时,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发育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素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学会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解释和论证。
3.增强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
2.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例如种子萌发后进入幼苗阶段,再逐渐成熟。
-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等。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植物生长模型、种子样本、放大镜、温度计、湿度计、光照控制器。
-课程平台:学校生物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植物生长发育的动画视频、植物生长实验步骤图解、植物生长数据表格。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实验、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不同植物生长周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从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植物生长基本知识,如植物的六大器官、光合作用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介绍种子萌发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
-举例说明:
-通过展示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干旱等。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教师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提高生态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搜集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如何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植物生长周期图集:提供不同植物从种子到成株的生长周期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环境变化记录表:学生可以记录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文献:介绍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机制的兴趣。
-植物生态位与群落结构的相关资料:探讨植物在不同生态位中的生存策略和群落结构,拓展学生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
-植物进化与分类的科普文章:介绍植物进化历程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
2.拓展建议:
-观察日记:鼓励学生长期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分析影响因素,撰写观察日记。
-家庭实验:指导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如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比较,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