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14丝绸之路说课稿川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丝绸之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此外,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主要城市。教师需引导学生识别丝绸之路的主要路径,包括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的路线,并识别沿途的主要城市,如敦煌、楼兰、长安等。
-重点二: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和影响。学生需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即汉代,以及它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丝绸之路形成的复杂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构建对这一历史背景的理解。
-难点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学生可能难以具体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交流实例,如佛教、丝绸、瓷器等的传播,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丝绸之路》相关章节的教材,以便于阅读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丝绸之路地图、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展示古代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图表。
3.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课堂直观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准备白板或投影仪,方便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线路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师引入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丝绸之路的历史,了解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2.讲授新知(20分钟)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包括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背景和原因。
-丝绸之路的路线:展示丝绸之路的详细地图,讲解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的路线。
-主要城市与贸易:介绍沿途的主要城市,如敦煌、楼兰、长安等,以及丝绸、瓷器、佛教等商品的贸易情况。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分析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佛教的传入、西方对丝绸的喜爱等。
-丝绸之路的影响:讨论丝绸之路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商品和文化交流。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学生总结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路线、主要城市、商品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教师强调丝绸之路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具体商品或文化现象,并撰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学习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下节课上积极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介绍《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中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以及后世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的艺术作品:展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艺术作品,如敦煌壁画、唐代丝绸图案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介绍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文物,如汉代的丝绸、陶器、钱币等,以及这些发现对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分析丝绸之路穿越的地理环境,如沙漠、高原、山脉等,以及这些地理环境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书籍,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丝绸之路研究》等,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理解。
-观影拓展: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丝绸之路》,通过影像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