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属于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展开,包括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影响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相联系,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2.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得出结论。
3.增强学生时空观念,认识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
4.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了解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社会背景等。他们对工业革命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初步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乐于参与集体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概念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可能对工业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缺乏深度认识,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可能面临历史观点多元、评价标准不一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机器、社会生活场景等,以增强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工具,以及用于展示的多媒体设备。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的是什么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展示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期,这是一个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讲授新知(20分钟)
-工业革命的原因
-提问: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工业革命的原因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技革命的推动、市场的扩大等。
-展示相关图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科技革命和市场扩大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过程
-提问:工业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经历了从英国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扩散,以及后来到美洲和亚洲的过程。
-通过地图展示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扩散路径。
-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问: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社会结构的变革、国际关系的调整等。
-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的加剧、殖民扩张的影响。
-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提问: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和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并总结出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工业革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如《国富论》、《机器与工厂》等,这些文献对于理解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
-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作品:如画作、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