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1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习到的宋代历史背景及社会风貌有关,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教材内容涉及宋代商业发展、都市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宋代社会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认识宋元时期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的历史背景。
3.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宋代商业繁荣与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4.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成就,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宋代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深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历史现象。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信息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本和讨论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宋代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涉及的内容较为具体,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市民阶层的构成。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可能不够清晰,难以将历史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史料展示和生动的案例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同时,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商业地图和市民生活图片,直观地展现历史场景。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宋代的商人和市民,体验当时的市场交易和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宋代都市的兴起对商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使用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作为教学媒体,辅助学生理解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幅画中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2.讲授新知(20分钟)
a.宋代商业都市的兴起
教师简要介绍宋代商业都市的特点,如开封、杭州等地的繁荣景象。
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商业都市的景象。
学生描述后,教师总结宋代商业都市的几个特点:规模宏大、商业活动多样、市井文化丰富。
b.市民阶层的构成
教师介绍市民阶层的构成,包括商人、手工业者、艺人等。
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市民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c.市民生活的变迁
教师展示宋代市民生活的相关图片,如饮食、服饰、娱乐等。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市民生活的变迁。
教师总结市民生活的几个方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多彩、社会地位逐渐上升。
3.巩固练习(10分钟)
a.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宋代商业都市的兴起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市民阶层的兴起有何意义?
3.你认为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b.课堂问答
教师提出几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问题包括:
1.宋代商业都市的代表城市有哪些?
2.市民阶层的主要构成有哪些?
3.市民生活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宋代商业都市的代表性建筑。
2.收集宋代市民生活的相关图片,制作成小报。
3.思考: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梳理
1.宋代商业都市的兴起:
-商业都市的特点:规模宏大、商业活动多样、市井文化丰富。
-代表性城市:开封、杭州等。
-商业活动:市集、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