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视角分析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运作原理。
2.增强学生金融素养,提高学生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理规划个人财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储蓄意识。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整体金融素养和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在知识方面,学生对货币、利率等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理解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现象时,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较弱,对个人财务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存在消费冲动,缺乏理性消费观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储蓄存款的认识和应用。此外,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在理解商业银行服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对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直观理解;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银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财务管理意识;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金融素养和理性消费观念,为未来的个人财务管理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案例,讲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储蓄产品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3.实验法:通过模拟银行操作,让学生体验存款、取款等实际操作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储蓄产品种类、利率计算等,直观教学。
2.互动软件:使用金融教育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3.网络资源:引入相关金融新闻和案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个人储蓄和银行服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兴趣。
2.**问题提出**: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哪些作用?”
3.**师生互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储蓄存款的概念和种类**:
-讲解储蓄存款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特点和区别。
-用时:5分钟。
2.**商业银行的作用和功能**:
-讲解商业银行的定义和主要业务。
-分析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用时:5分钟。
3.**储蓄存款的安全性**:
-讲解储蓄存款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强调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用时:5分钟。
4.**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介绍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
-讨论这些创新对个人金融生活的影响。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应用。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储蓄产品和银行服务。
3.**个人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随机提问**:针对课堂内容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问题解答**: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银行客户和银行员工,模拟存款、取款等操作。
3.**知识竞赛**:组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时:5分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拓展**:提出与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相关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探究。
-用时:5分钟。
**七、作业布置(2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小组报告等。
2.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用时:2分钟。
**备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按照45分钟课时进行安排,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储蓄存款与个人财务规划》:介绍储蓄存款的种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