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宋元时期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说课稿2川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宋元时期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说课稿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的变迁,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城市生活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城市生活的具体细节和影响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尚待提高。
学生的素质方面,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加强。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方面:
1.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生活的变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实物教具(如宋代货币、手工艺品等)。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3.信息化资源: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历史文献节选。
4.教学手段:PPT课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宋代市井生活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宋代的城市生活有哪些特点?”
2.提出问题:结合视频,提出问题:“宋代城市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
3.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宋代城市的发展(5分钟)
-讲解宋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强调其繁荣的原因。
-结合图片,展示宋代城市的布局和风貌。
-引导学生分析宋代城市的特点,如市井繁荣、商业发达等。
2.宋代城市生活(10分钟)
-讲解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如饮食、服饰、居住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3.元代城市的发展(5分钟)
-讲解元代城市的发展特点,如城市规划、城市规模等。
-结合图片,展示元代城市的布局和风貌。
-引导学生分析元代城市的特点,如城市规划合理、城市规模扩大等。
4.宋元城市生活的比较(5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宋元城市生活的异同点。
-分析宋元城市生活对后世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宋元城市生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你认为宋元城市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2.学生代表发言: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顾: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宋元时期其他城市的特点。
2.学生记录:请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时长: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宋代市井生活绘画作品:介绍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城市生活场景,了解宋代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元代城市建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