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第2框维护正义说课稿2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第2框维护正义说课稿2苏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心中要有杆‘秤’”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正义的概念,明确维护正义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正义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正义,提升道德素养,为成为具有正义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理解正义与法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在生活中践行正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对正义的深刻认识,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并在实际行动中维护正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他们在道德认知上具有一定的初步理解,但对正义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尚浅。学生层次上,部分学生可能已有一定的道德实践,但整体上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知识方面,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正义概念的深入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素质方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正在形成,但维护正义的意识和行动力不足。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盲目从众、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正义的判断。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维护正义的行为习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贵州省贵阳市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工具,以及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相关教学资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空间;同时,根据需要布置实验操作台,为实验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不公平的事情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正义的概念。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不公平现象和正义行为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清是非,维护正义。”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正义的定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正义的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法律的关系,讨论正义行为在法律中的体现。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维护正义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讲解如何分辨是非,引导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一系列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对正义概念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反思。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和如何维护正义的经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正义。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维护正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理解正义的短文,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字数和格式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正义之路》:一本关于正义观念普及的书籍,内容涉及正义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实践,适合学生阅读。
-《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阐述,探讨正义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法规汇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帮助学生了解正义在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正义之路》等书籍,了解正义的历史和发展,增强对正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德经》中关于正义的哲学观点,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安排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公正与正义。
-通过互联网资源,如新闻网站、法律博客等,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正义事件的报道,提高对正义的认识。
-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关于正义的名言警句,制作成海报或手抄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内,增强学生的正义感。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