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写故事》这一写作训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故事的构成要素,学习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并尝试进行故事创作。教学内容包括:故事的要素、故事构思的方法、故事创作的基本步骤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一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故事的构成要素,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二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故事构思;三是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创作,提高语言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在文化传承中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a.故事的构成要素:教师需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故事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主题等。
b.故事情节的构思: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设置悬念、冲突和解决,以构建吸引人的故事线。
c.语言表达与文采:强调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故事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a.故事构思的创新性:学生往往难以跳出常规思维,教师需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构思方法,如逆向思维、多角度观察等。
b.人物塑造的深度:学生可能难以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细节和心理活动。
c.故事主题的提炼:学生可能对如何提炼故事主题感到困惑,教师可通过讨论和示范,帮助学生从情节和人物中提炼出深刻的意义。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系统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辅以经典故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故事构思、人物塑造、主题提炼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故事创作技巧的演示视频,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4.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故事创作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经典的短故事,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主题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激发学生对故事创作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故事的构成要素(5分钟)
-讲解人物、情节、主题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故事中的这些要素。
2.故事情节的构思(10分钟)
-讲解悬念设置、冲突处理和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构建技巧。
-强调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突兀和生硬。
3.语言表达与文采(5分钟)
-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升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实例展示修辞手法在故事创作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构思一个故事进行讨论,每组需提出一个故事大纲。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点评和补充。
2.实践练习(5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一个小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故事要素的提问:提问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
2.针对情节构思的提问:提问学生如何设置悬念、处理冲突和解决方法。
3.针对语言表达的提问:提问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故事的表现力。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故事创作中的难点,教师提问学生,如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提炼主题等。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故事创作的基本技巧。
六、教学总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故事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学生反馈: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小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和点评。
2.强调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注意故事的基本要素,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总计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