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要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本诗通过描绘骊山古战场的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和朗读指导。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将了解元曲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典文学的语言和审美观念进行创作,增强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中“山坡羊”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通过对骊山古战场的描绘,抒发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②掌握元曲的韵律特点,通过朗读和吟诵,让学生体会元曲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教学难点
①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古战场的荒凉与现代文明的繁华,帮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对比抒发情感的手法。
②深入挖掘诗歌中的哲理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生思考。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电脑、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古诗词背景资料库、元曲相关知识链接、骊山历史图片及视频
-教学手段:诗歌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板书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骊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激发学生对古战场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吗?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骊山的历史背景和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
4.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写骊山古战场的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作者王实甫及元曲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曲的特点。
2.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山坡羊”、“骊山”、“古战场”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4.解读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古战场的荒凉与现代文明的繁华,帮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对比抒发情感的手法。
5.分析诗歌中的哲理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①诗歌中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②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你能从这首诗歌中汲取到哪些人生启示?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歌在韵律上有哪些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元曲的韵律特点,并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扮演诗中的角色,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评判。
2.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历史人物等,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组创作诗歌,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感悟,创作一首以骊山古战场为背景的诗歌。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对比手法和哲理内涵。
2.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收获?”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历史变迁,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元曲历史背景:介绍元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实甫生平及作品:简要介绍王实甫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他的代表作品,如《西厢记》、《丽春堂》等,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骊山历史故事:搜集与骊山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丰富学生对骊山历史的认识。
-元曲鉴赏方法:介绍元曲的鉴赏方法,如从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元曲原著,如《西厢记》、《丽春堂》等,通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