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说课稿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老王》为切入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老王》,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尊重,提升对人性光辉的感悟;同时,通过文本分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老王》中老王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生活境遇、性格特征以及与作者的关系。
-把握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老王的同情和敬意。
-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包括对老王的同情、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其在社会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在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对老王的命运进行反思,体会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例如,在讨论老王的命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王的遭遇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作者通过老王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社会批判?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突破对文本的表面理解,达到对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老王》课文教材,便于学生阅读和标注。
2.辅助材料:准备与老王形象相关的图片,如老王的肖像画或生活场景,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分析图表和进行课堂讨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用时:5分钟)
1.教师通过讲述一则关于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类似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讲授新课】
(用时:2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阅读课文《老王》,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与作者的关系。
3.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如他的生活境遇、性格特征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背后的社会原因。
4.探讨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老王的同情和敬意。
5.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
(用时:10分钟)
1.教师出示关于老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如:
-老王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讨论】
(用时: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老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展开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提问】
(用时:5分钟)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
-老王的命运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作者通过老王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社会批判?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
(用时: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享,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提升】
(用时:5分钟)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教学评价】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及讨论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知识点梳理
1.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