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的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三章“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的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以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程内容与课本《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通过分析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通过讨论工程可行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工程效果,引导学生形成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普遍持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感兴趣。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案例学习来理解复杂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分析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地理环境变迁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的预判,以及对不同观点和信息的综合评估。此外,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能面临信息筛选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辅助材料:准备与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3.实验器材:无实验操作,故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在讲台上布置投影仪和电脑,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该工程的意义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工程吗?它对阿联酋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他们要实施这样的工程?
二、自主学习
(1)教师发放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②该工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③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做好笔记。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①分析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实施的环境背景;
②探讨该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2)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进行讨论。
四、展示交流
(1)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提出质疑或补充意见。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总结以下内容:
①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环境背景和实施目的;
②该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
③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五、案例分析
(1)教师展示其他类似的地理工程案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工程等,让学生对比分析这些案例与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异同。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相关知识。
(2)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新的认识?
(3)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会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地和谐。
七、布置作业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工程背景、实施过程、影响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2)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类似的地理工程案例,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不足之处,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阿联酋造山引雨工程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分析文章,以了